現代物流的概念從狹義角度來看包括企業物流和第三方物流兩個方面。除了制造與消費環節以外,現代物流還存在于產品和服務市場中的所有環節。從利潤邊界角度來看,物流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資源運營。物流業務(產品)演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物流業務創新可以從倉儲、運輸,過渡到配送、流通加工,直至向客戶服務延伸、向制造支持延伸等乃至無窮盡的創新空間。
物流服務創新的關鍵在于增加客戶價值?蛻暨x擇通常有4個基本標準,如時間、質量、成本、服務,物流創新主要在上述4個方面水平的貢獻。物流企業效率的來源在于網絡化、規;蛯I化的運作,加之業務點本身的客戶增值,于是物流創新的價值就得以體現。
物流產品創新也需要實施“藍海戰略”,尋找藍海的分析工具可以用ERRC創新工具來實現。E代表Eliminate,即刪除無價值的活動;R代表Reduce,即減少成本和浪費;R代表Raise,即增加已有的高增值的活動;C代表Create,即創造新的高增值的活動和流程。
供應鏈服務成為企業首選
我們在立足當前、繼續消除危機帶來影響、推動全球經濟全面復蘇的同時,還應著眼未來,考慮“后危機”、“危機后”甚至更長一段時間,考慮世界經濟深刻調整對經濟體系轉型和發展模式創新的要求。供應鏈服務正是成為新時期物流企業創新的選擇之一。進出口貿易下滑趨勢對我國物流行業已經造成較大影響,首當其沖的就是外貿型物流企業,包括國際貨代企業、報關企業、國際航運物流企業。在此背景下,許多外貿型物流企業紛紛轉型,供應鏈服務成為轉型的重要方向。供應鏈服務目前國內沒有嚴格統一的說法。劉偉華副教授認為,供應鏈服務是指服務型企業基于生產企業的供應鏈上下游結構,對供應鏈的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進行整合和優化,為供應鏈的采購、生產、分銷等環節提供增值性的服務。這里的服務型企業可以是報關公司、物流公司,也可以是供應鏈公司。
一些專家提出了外貿型物流企業供應鏈服務戰略轉型的能力組合研究的意義。利用問卷調查和SPSS軟件,論文進行了理論分析和實證研究。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影響外貿型物流企業戰略轉型的15個能力因素中,前五位的分別是物流資源整合能力、供應鏈成本控制能力、物流服務創新能力、戰略實施能力和供應鏈風險管理能力。然后對15個能力因素進行因子分析,得到影響外貿型物流企業戰略轉型的5大關鍵能力組合,即OSPFC能力組合。企業內部運行能力就是外貿型物流企業的業務管理能力,是企業為了滿足顧客的需要和實現企業自身目標,通過對流程的規范、網點的規;\作和物流資源整合,完成企業目標利潤的運行能力。企業戰略管理能力是以戰略調研為基礎的,以企業核心資源的優化配置為中心,對戰略制定、戰略實施和戰略變革過程的控制能力。具體來說,主要包括領導團隊能力、人力資源能力和戰略實施能力三個方面。企業盈利模式能力是企業通過某種市場方式或者模式獲取利潤的能力,包括資本經營能力、營銷能力、財務管理能力、服務創新能力等。
保稅港區服務功能研究
保稅港區是指借鑒國際上自由貿易港區的經驗,設立在港口和與之相連區域的特定的海關監管區域,具有港口、物流、加工、展示等功能,可享受保稅區、保稅物流園區和出口加工區的相關優惠政策,是目前我國對外開放層次最高的特殊經濟功能區。從研究現狀發現,保稅港區、物流金融的研究已經引起各界高度關注,現有研究為本項目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和啟示,但沒有形成系統的理論框架,還存在以下不足:其一,有關保稅港區的研究由于時間較短,目前僅停留在概念與內涵、現狀與問題、內容與意義、宏觀發展戰略等層面,需要在保稅港區的具體服務模式、功能定位和途徑等方面深入研究,尤其是獨具特色的重慶保稅港區更應拓展其物流、金融的服務范圍,以便吸引進出口企業、銀行和國際知名物流企業;其二,有關物流金融的理論研究也正在完善,尤其針對具體行業、特定區域而言,如何選擇和構建物流金融的服務模式還亟待探索。所以避開基于“銀行-企業”二元設置的金融服務模式,從保稅港區物流與金融領域的重要參與主體的系統行為角度,綜合應用物流金融的研究成果,構建保稅港區物流金融的服務模式是值得關注的發展趨勢。 |